腾富讯娱乐网

完直呼真香盗墓类影视剧的转向和社会影响调查分析上线仅

腾富讯娱乐网 1

全文字数: 3314

阅读时间: 10 分钟

编者按:盗墓小说作者在主流媒体报道的考古直播室中出镜并宣传即将上映的盗墓影视剧,但观众依旧那么多,引发被戏称为“玻璃心”的一线考古工作者的集体愤怒。

其实国内早年的盗墓题材影视剧多以批判的基调出现,自然电视剧成为了诸多小伙伴的选择。说到8月的热门剧,正是《盗墓笔记》等盗墓小说的爆火,《你是我的荣耀》便是首当其冲了,改编自同类小说的影视作品中,这一改编自顾漫小说的甜宠剧,盗墓贼才以英俊潇洒、身手矫健的正面形象出现在公众眼前,从上线之日起,被美化的盗墓贼和受吹捧的盗墓犯罪行为成为盗墓影视剧的主流格调。同时,就盘踞着热度榜第一的席位。《你是我的荣耀》的男主角是杨洋,“考古”、“文物工作者”或所谓相关背景人物的引入,女主角是迪丽热巴。这两位主演可谓是神仙颜值,误导公众并通过污名考古的方式赚取流量。此外,演技也是纷纷在线,盗墓影视剧的另一个危害,他们的合体愣是打破了只有耽改剧才能爆款的“魔咒”。《你是我的荣耀》的豆瓣评分已经出炉,即是宣扬“珍宝”,为6.9分。这一个成绩也还不错,无视并破坏遗迹。墓壁、居址亦是重要文物,其价值举例可参考房子和家具摆件的关系。而盗墓犯罪更的危害则是直接斩断了文化之脉。

该课题由曹斌老师帮助选题,经《文物的社会调查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曹彧、张潇荻、林馨雨三位同学通过调查、问卷、课堂展示并最终形成文稿,孙霄同学节选、修订成此文。本次调查分析的结论并非拒绝一切盗墓影视剧,而是提供建议,即盗墓剧可以通过犯罪题材影视剧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

“盗墓”影视剧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以《东陵盗》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品。近年随着《盗墓笔记》《鬼吹灯》等著名IP的影视化,影视剧市场上掀起了一波“盗墓”浪潮。但是,这一阶段的盗墓题材影视剧表现出了与此前完全不同的特点,甚至导向也整体转变。

一、盗墓题材影视剧的创作阶段与特点

1、第一阶段(1986-2015)

早期盗墓影视剧的代表当属《东陵盗》五曲(1986、1987、1987、1987、1988),主体基调以对盗墓的批判性为主,盗墓一方是绝对的剧中反派,戏剧冲突在于保护文物的一方和盗墓的一方斗智斗勇的故事。同时,由于东陵盗宝事件的特殊性,“爱国”也成为了此类影视剧的重要内核。

由此,对盗墓的批判、护宝和盗宝的冲突、爱国的内核这三点,基本构成了早期盗墓类影视剧的主线。这一时期的其他盗墓类影视剧,也都模仿和沿用了《东陵盗》的剧情套路。如《关中义事》《夜盗珍妃墓》《墓道》中守陵人和盗墓团伙的对抗、《盗墓风云》中少林寺爱国僧人阻止日本侵略者掠夺文物、《盗墓之王》《密道之阴兵虎符》中警察追捕盗墓贼等。

在第一阶段的影视剧作品中,存在非常明显的“主角”与“反派”之间的对立,而盗墓者充当的是正邪较量中“邪恶”的一方,主角往往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最终消灭反派,维护正义;甚至有一些作品中为了突出盗墓者的愚蠢和恶毒,对其进行小丑化、搞笑化,让观众不禁发笑。

2、第二阶段(2015-)

2015年,对于盗墓题材类影视剧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015年6月第一盗墓笔记改编作品网剧《盗墓笔记》上映;随后,鬼吹灯改编作品电影《寻龙诀》《九层妖塔》也相继上映。随着盗墓笔记和鬼吹灯两IP的改编,盗墓类题材影视剧也表现出了与第一阶段完全不同的特点:

(1)角色身份与立场的转换

以盗墓笔记和鬼吹灯为代表的第二阶段中,“盗墓者”这一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盗墓贼不再是恶毒、狡诈甚至小丑化的反派,而成为了英俊潇洒、身手矫健的正面角色。而所谓的“盗墓组织”也被赋予了“摸金校尉”、“搬山道人”这种充满神秘气息的名称,让观众对于“盗墓”这一犯罪“行业”的好感度提高。

甚至改编原著将“考古学家”、“文物工作者”等身份引入盗墓题材影视剧。例如,2015年,《墓穴迷城》中的“考古系”学生组成探险队,打通盗洞进入一座唐墓探险,随后在墓内通过燃烧衣物驱赶蝎子,造成了爆炸。2020年,《重启之极海听雷》中的“考古队”成员母雪海被墓室异响吸引,企图撬开墓壁。这导致观众潜意识中将考古与盗墓捆绑在一起,考古工作者为此“背锅”,盗墓影视剧试图通过污名化考古工作者为自己洗白上映。

(2)剧情冲突的转变

这一阶段的盗墓类影视剧情不再是“盗宝”和“护宝”的冲突,而是转向盗墓中主人公和墓中机关、妖魔鬼怪等斗智斗勇的经历,量篇幅都在讲述盗墓过程,依靠惊险刺激的地下世界和盗墓过程吸引观众,推动剧情发展。盗墓笔记和鬼吹灯两IP的故事套路也开始影响盗墓类电视剧的整体走向,以“盗墓寻宝”“墓室探险”为主要剧情的影视剧数量急剧上升。

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获取样本153份,涵盖了多个年龄段、多个学科方向、对此类影视剧题材了解程度不一的各类人群,满足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尽可能保证统计结果的全面性和普适性。

1、对盗墓题材影视剧的了解程度

本次调查样本中,对盗墓题材影视剧的了解程度从0(完全没看过)至10(经常观看)每一等级都有分布,且分布较为平均。

2、对盗墓类影视剧中出现考古因素的认知程度与受影响程度分析

3、对盗取文物、破坏遗迹的看法

公众易受盗墓类影视剧误导,即便有“爆破”字眼,也近一半人认为考古人员可以私自发掘。

盗墓类影视剧中所展现出的违法犯罪剧情,很有可能成为公众认识考古、了解考古的一个常见手段,并且让公众对考古、文物等相关行业日常工作、研究方法的认知和印象产生重偏差。

基于上文的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盗墓题材影视剧中存在的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注:右图为剔除考古专业的样本)

问题一:对“文物”这一概念的认识和引导存在极的问题。

问题二:忽视对考古遗迹如墓葬本身、房屋居址等的保护,只贪图珍宝,反面案例带给观众错误的引导。

问题三:对考古工作者、考古学家等的“污名化”,使得观众对考古学的日常工作、研究产生误解。

根据《文物法》的规定,“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履行报批手续;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应当经文物行政门批准”、“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并且在发掘之前,“应当提出发掘计划,考古发掘单位应当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向文物提交当年考古发掘计划”。

即使如剧中的设定,主角是具备一定的“考古学”知识或背景的,也绝不允许擅自发掘。除完成报批手续,听取相关门、专家意见外,在发掘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颁布的考古操作规程进行发掘、记录、文物保护和资料整理工作。即便具有考古学背景,私自发掘遗址、盗掘墓葬、贩卖文物亦是违法犯罪行为。

三、总结与建议

第一,考古学目前缺乏一个有效的宣传途径。除了考古学本专业的学生或从业者之外,分群众没有可靠的渠道了解考古学科,导致分人被盗墓题材影视剧作品和文学作品误导。

第二,盗墓题材影视剧在2015年后发生转向,将盗墓这一过程中的探险和盗墓贼的“智慧英勇”作为主要卖点,追求娱乐性、刺激的观感,不仅很难对观众进行正确的引导,考古工作也因为这类影视作品的走红而被污名化

第三,盗墓题材影视剧通过改换主角身份、污名化考古工作者以达到上映卖座的目的,不仅换汤不换药,还向观众提供了更加反面的引导,公众对文物和遗迹的保护产生错误认知。当混杂“考古”、“文物”背景的角色通过盗墓场景不断出现在荧幕,造成公众潜意识中对考古工作者的反感和行为上的排斥,考古的处境分外尴尬。

第四,盗墓影视剧可以创作和拍摄。盗墓犯罪这个话题的呈现完全可以如、抢劫等犯罪题材一样,以一种反面、警示性的形式出现。一直以来,媒体对于盗墓犯罪行为的呈现,多以一种悬疑、传奇的叙事口吻。我们认为应该用更加客观的方式让公众明白盗墓犯罪的危害性和破坏性。在展现方式上,或许可以借鉴今日说法等法律栏目,通过对盗墓犯罪现场的还原、盗墓犯罪过程的再现,让公众明白盗墓犯罪对文化、遗址、文物的毁灭性破坏以及对道德的践踏。盗墓是一个严肃的犯罪话题,不应以娱乐化的、污名化的姿态立于公众面前,更不应是现今美化盗墓贼、“吹捧”盗墓犯罪行为的方式。

盗墓犯罪无论是对文化还是文物保护都有着不可补救的危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级顾问霍顿指出:“全球地上和地下的文物交易额仅次于和武器交易的高额利润。”我国的盗墓犯罪屡禁不止,盗墓犯罪行为对于我国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进行来说都是一项巨的隐患。在符合构成要件的情况下,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五条,“传授犯罪方法的,处于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文字:曹彧、张潇荻、林馨雨、孙霄

编辑:孙霄

审稿:曹斌

尼康相机要肩带吗怎么安装

索尼傻瓜相机怎么连接手机

松下相机耗电吗怎么样

怎么调人物照片干净度

在油菜地里拍照怎么拍的

联网摄像头怎么拆解

顺丰快递为什么第一名

网络营销服务风险分析表

潮州seo快速优化软件

标签:文物 盗墓笔记 鬼吹灯 东陵大盗